不少人認為近視眼的人不老花。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。因為近視眼的人與其他人一樣,隨著年齡的增長,在他們的眼睛里,也要發(fā)生一系列的衰老退化的現(xiàn)象。首先是水晶體的核逐漸加大并變硬,晶體的彈性越來越小,其次是睫狀肌的肌力逐漸變弱,因而發(fā)生了在看近處目標時,缺乏必要的調節(jié)力,出現(xiàn)讀書寫字困難的現(xiàn)象,這就是老視,俗稱老花眼。
但是,近視眼的人發(fā)生老花后的表現(xiàn)又與一般正視眼的人不同,因而所需要的眼鏡度數也不一樣。一般正視眼的人40歲以后開始老花,到45歲時大約老花+1.00—+1.50D左右,50歲時老花+2.00D,55歲、60歲和70歲的人則分別為+2.50D、+3.00DS和+4.00D左右的老花,但是近視眼的人發(fā)生老花后所需要的眼鏡度數,就要根據他們原有的近視度,以及他們的具體年齡等情況而定了。比如一位近視-3.00D的人,不論他到了多大年齡,只要他的近視度不變,那么,他看遠處就一直戴著他原來度數的近視鏡。但隨著年齡增加,40歲以后,他在閱讀寫字或做近距離細微工作時所需要的眼鏡度數,卻在不斷地發(fā)生變化,比如他到了50歲,眼睛也發(fā)生了+2.00的老花。那么,他看近時所戴的眼鏡度數就應該是-1.00((-3.00D)+(+2.00)=-1.00D),即近視-1.00D。同理,他到了60和70歲時,他看近時所戴的眼鏡度就應分別為零度(本光)和+1.00D了。
所以我們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常會看到:戴著原來近視眼鏡的老年人,在看書寫字時,往往需要把近視眼鏡摘掉。還有的人即使摘掉眼鏡,看近處仍然不合適,還需要把目標移近或放遠些。所有這些實際上都是因為在近視眼的基礎上,又發(fā)生了不同程度的老花所引起的。
這樣,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,即近視眼的人發(fā)生老花后看近所戴的眼鏡度數,應該是他原有近視度數與該年齡應有老花度數的代數和了,而二者抵消后的度數,就是他看近所應戴的眼鏡度數。但是,在我們?yōu)榻曊吲?/span>老花鏡時并不能就這么簡單了事。而還必須考慮到個人戴鏡者的個人體質、營養(yǎng)、工作環(huán)境、職業(yè)要求及個人習慣等各方面具體情況,再經過充分地試戴后再最后具體定度配鏡,這樣才能為近視者配一副合適的老花眼鏡。
正常的眼球大體上是個正圓球。眼球的后璧有一層能感受光線的視網膜,正前方有一塊雙凸透鏡樣的晶狀體。在看近處的東西時,由于眼球睫狀肌用力收縮,晶狀體就會因自身的彈力變凸,屈光率相應增大。相反,看遠處的東西,就放松睫狀肌,把晶狀體拉扁。眼睛就是通過這種辦法調整焦距,讓遠近不同的物象焦點都能恰好落在視網膜上。
眼睛近視時,眼球的前后徑比正常的眼球長??催h處的東西時,盡管睫狀肌已經完全放松,晶狀休已經被拉到最扁平的程度,物象的焦點也只能落在視網膜的前方,到達視網膜上的是一個敞開了的朦朧圈,因此眼睛看到的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。近視眼大多數是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之間的青少年時期形成的,因為這個時期的眼球正在快速發(fā)育生長,還不穩(wěn)定,沒有定型。所以,不良的用眼習慣足以造成眼球畸形,就像不良的坐姿能造成駝背一樣。但是,他們的眼睛還是年輕的、富有活力的,只要戴上一副適當度數的凹透鏡,就仍然能正常地運用睫狀肌和晶狀體的調節(jié)能力,像正常的眼睛一樣看遠或看近。
眼睛老花時,盡管眼軸的長反正常,但是由于衰老,睫狀肌的收縮能力和晶狀體的彈性都降低了。也就是說,其眼球晶狀體只能保持一種比較扁平的狀態(tài),沒有能力把它調節(jié)得再凸斗點。因此,看近處的東西,物象焦點總是落在視網膜的后方,視網膜上的只是一個還沒有聚成焦點的朦朧圈。雖然這時也可以戴上一副老花眼鏡(凸透鏡)來矯正,但老年人畢竟和青年人不同了,青年人戴上眼鏡以后還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調節(jié)能力看遠看近,老年人在看遠的時候就必須把老花鏡摘下來。這種情況在年輕時已形成近視眼的老年人身上尤其明顯:他們的衣袋里常常裝著兩副眼鏡,一副是看近用的,因為他老花了;另一副是看遠用的,因為他的眼軸還是那么長,依舊是近視眼。
曾經,近視一族會選擇兩副眼鏡替換以解決視物不清的問題,后來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漸進多焦點眼鏡出現(xiàn)了,直到科技發(fā)達的今天,更新、更便捷、更舒適的解決“近視+老花”難題的方案已經成為了40+人士的最佳選擇。
其實不止近視+老花,即使有遠視、散光都能通過配戴漸進眼鏡來解決。
美麗島多焦鏡引進高新檢測設備,推出專業(yè)22項視光學檢查,視力檢測更精準、更快捷,并詳細采集瞳高、瞳距以及鏡眼距、前傾角等眼部數據,排查不適宜配鏡的健康隱患等,一次檢測,相當于給眼睛做了一個全面“體檢”,為眼病預防、視力呵護、科學配鏡提供強力支撐與保證,復雜性視力狀況配鏡接近零誤差。
閱讀此篇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: